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有没有感到你脑子里有个人经常跟你争执,或者仿佛听见身体里另外一个声音总是跟你唱反调?”
我觉得教授说的这种情形完全不适合我,下意识地使劲摇头表示否定。
馨雅却在那儿像是摇头又像是摆头,不知道是不是表示她自己的情况有点相符的地方。
“这也不矛盾。
因为多重人格患者的几重人格并非都是彼此知道的,甚至彼此都不曾交流过,你不知道你另一个人格的存在,不知道他的想法,意愿,记忆和行为,并不意味着他或者他们对你也不知道。
他也许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观念和内心活动。”
我越听越感到毛骨悚然。
汪教授第一次说起馨雅存在人格分裂的可能性后,我就查过一些资料的,对双重和多重人格略有所知。
但我不知道教授怎么觉得我适合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我跟教授说,别搞得太玄乎了,希望他简单告诉我们,我怎么会是个双重人格的人。
“问你们一个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你们相信哪一个?”
汪教授的目光在馨雅和我的脸上来回来轮转。
我说,这个问题我想过的,人刚生下来,除了本能的求生欲望,他就是一块白板,没有美丑没有善恶的概念,后来的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被训导和培养出来的。
“好,非常好!
这样的话后面我要讲的就容易理解了。”
我了解到的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都是因为小时候受到过虑待或者后来经受过重大创伤才会发生。
我的情况根本与虑待和创伤不沾边啊?
我想看看馨雅什么反应,她听得正入神,用眼神示意别插话,听王教授说下去: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倡导的是仁义道德,教导人们要守秩序、讲道德、有休养、尊卑有序、遵纪守法、勤劳善良等等,就是希望按儒家思想成为一个仁人。
但是人性本恶的代表人物荀子就认为,人的本性都是逐利求欲的,人人都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趋利避害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思想导向分别简化归纳为‘善’和‘恶’的话,尽管中国几千年文化里‘善’始终是主流,被崇敬和宣扬,但‘恶’也从来就不曾灭迹过,否则岂不真是天下一统,盛世太平了?
人刚生下来,就是白板一块,任由父母兄弟亲人朋友和社会在上面激扬文字,刀工斧凿,把你打磨成他们希望的模样。
但因为‘善’是主流,向‘善’的努力可能让你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获得各种赞誉和奖励。
而向‘恶’则容易被家人和社会诟病和谴责,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欲望也被不断开发出来,‘善’的欲望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追求的同时,‘恶’的欲念也会向每个个体渗透。
因为向‘恶’的欲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因而会被压制着,只能在阴暗的角落地偷偷地尝试。
用现代心理学来概括就是:人的需要与目标都潜藏着‘善’与‘恶’的动机。
“现在你们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吗?”
汪教授也许觉得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
...
聚天地之根本立身取日月之精华所用以体魄之精髓换血脉之升华,是为通天法则然,法则之上乃有血脉至尊成就永生王者。...
晚夕是一名毕业的女高中生,毕业后选择了工作,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叫做非正常职业招聘中心的电话号码,并被介绍到了王家宅驱鬼,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被拆家的神仙,土地公,从此一人一神走上了都市开挂修仙之路。...
六年后久别重逢,一时激动,大半杯红酒洒到了大总裁的裤子上!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某人赶紧伸出小手给他擦了擦。你手擦的哪儿?手腕猛然被抓住,辛遥心中一咯噔。好似擦错了地方,点着火了!你想追我们家星星吗?某小屁孩顶着张帅哭脸故作老沉的问道。她本来就是我女人,还用追?某人挑了挑眉。哦,这样话的,那我是该改口叫你表哥喽!某人脸上顿时一片乌云密布。该死的女人,真想一把掐死她!丢弃他逃跑就算了,居然敢教他儿子叫他表哥!...
穷屌丝杨明一觉醒来穿越到了三国时代,为了生存在洛阳城旁边建了一个小城,成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董卓?曹操?袁绍孙坚?刘备?大爷我等着你们来拆迁!等等,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