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二章(全书完)
大汉元平六年(公元208年)。
正月初八,晋阳。
尚书令田畴、太常卿崔均、大司农田豫奉旨赶到晋阳给大将军恭贺新年。
三位大臣详细述说了朝堂现状,并拿出了丞相李玮拟定的一系列国策新案,征询大将军和长公主的意见。
长安朝廷在两件事上犹豫不决,和天子、行台大臣们争执不下。
一个是复兴正统儒学的时间,一个是南下平叛策略。
长安朝廷认为如今形势不错,天子应该及时下旨复兴正统儒学,进一步提高天子威信,而行台认为,当前重点是征伐南方叛逆,这种关系到社稷根本的国策修改还是再缓一缓。
在平叛策略上,长安从今年的上计结果出发,认为今年财赋持续紧张,建议天子固守淮河一线,集中兵力攻打襄阳,而行台则认为大军士气高涨,应该挟徐州大捷之威一鼓作气,直杀江东。
双方争执不下,小天子下旨,请长安派出大臣到晋阳征询大将军和长公主的意见,晋阳支持哪一方,就按哪一方的决策执行。
长公主身怀六甲,仅仅礼章性地见了他们一次,说自己不再过问政事,什么话也没说。
大将军目前还是朝廷上公,天子又手诏问询,他不好拒绝,但他又不愿直接干涉政事,于是给了一个礼章性的回复,朝廷应该遵从陛下的旨意。
田畴、崔均、田豫对大将军的态度非常不满,他们直接说明了朝廷的真实意图。
天子放出了话,天下一日不平,他一日不会长安。
按照目前的形势估计,要想彻底平定南方叛逆,至少需要两三年。
两三年后,天子功勋显赫,威震天下,他回到长安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能制衡他?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要借着“儒学改良”
的名义“援道入儒”
,以“外儒内道”
做为国策制定的原则,从而逐步限制和削弱尚书台的权力,迅速巩固皇权和相权的制衡,维持社稷的长治久安。
李弘叹了口气。
不管是武人还是士人,只要把持了朝政,首先面临的就是权力分配问题。
权力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是大汉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谁都无法回避。
“这几年,朝廷的财赋能维持平叛大战的需要吗?”
李弘问三位大臣道,“陛下希望尽快平定天下,这个想法也没有错误,无可指责。
如果朝廷能确保征伐所需,不故意拖延陛下平定天下的脚步,我就出面予以劝谏。”
三人大喜。
田豫说,朝廷新政的威力越来越大,财赋收入一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朝廷有信心确保征伐所需。
崔均也笑着说,大将军既然能理解朝廷的难处,那么朝廷也不会让大将军为难,必定和行台齐心合力。
“你们确信,此刻朝廷提出复兴正统儒学,全面修正官学之策,不会引发儒生们的反对和抗议?”
李弘有些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
“关于在复兴正统儒学的基础上改良儒学,这种讨论前前后后已经持续一年,朝野上下的儒生们对此都有共识,我们乐观地认为,儒学改良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儒生的认同,朝廷从修改官学入手大力复兴正统儒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田畴郑重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朝廷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做出国策调整,以确保社稷的稳定。”
“那好吧。”
三年前,叶天失足坠下山崖魂飘地府。不成想叶天鬼魂意外混上地府鬼差的一份职业。整整十万年,叶天从鬼国微不足道的鬼差一步步踏上阴司阎罗的至位。可是成为号令亿万阳差阴神的阎罗叶天始终心存牵挂,终于前者不顾地府众阴神阎罗的劝阻义无反顾的踏进六道轮回重回人间。...
这个时代,是一个拼搏进取的时代农村青年高凌峰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用一身正气和一腔热血谱写了自己无悔的青春年华...
一觉醒来,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爹娘疼爱,弟弟软萌,还有个白胡子老爷爷说自己是福星?宛桃开始了吃吃玩玩睡睡的生活。不料前路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慢着,她的身世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离奇啊。阿寻我觉得很不公平,我都没有个过去啥的,就被你哄到手了。宛桃厚!颜!无!耻!每天下午一点左右更新微博晋江秋安澜欢迎收藏作者专栏,小天使,没错说的就是你,爱你哦...
陛下,管管你女婿韦憨子吧,他又要在东门外单挑那帮大臣!一个大臣跑到甘露殿对着李世民喊道。这个韦憨子,简直就是胡闹,传朕的口谕,不许在东门打架!李世民一脸愤怒的喊道。走,去西门,东门不能打!韦浩在东门对着那些大臣们喊道。...
王莽篡汉时期,朝中腐败,其时天变迭兴,日食无光,此时变异越甚,当夏天落陨星,草木尽皆枯死,时值立秋之时,狂风拔起千年古树,天上降落冰雹,已致死伤无数人畜,天风二年仲春,日中现星,其时黄雾弥漫,百姓诳言,黄龙坠死黄山宫中,一时间天怒人怨,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夏之秋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可以动弹了,可是她却一点也不想动弹。望着陌生又有些熟悉的低矮贴着喜字的花窗,忍不住想哭,不过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回来了,得以重生。重生回八十年代,爹不爱,娘不亲,姐妹压榨没有关系,这一世不再做包子,努力赚钱养家,和老公恩恩爱爱,夫妻双双齐创业。...